中醫體質辨識儀是判斷中醫體質分類的標準化工具,是在中醫體質理論指導下,根據量表設計原理,以問詢錄入的方式,采集居民健康信息,通過對九種體質分值的結果分析,來判斷體質類型。主要應用于各級醫療機構進行中醫體質檢測。中醫體質辨識儀具有操作簡便、批量檢測、報告科學、方案翔實等特點,是醫療機構中醫預防必備軟件之一。

辨形態結構特征人體形態結構上的差異性是辨析個體體質的重要內容,中醫體質辨識儀能夠很好的檢測人們的體質。人體的形結構是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動的基礎,又是精氣盛衰和代謝情況的外在表現,包括外部形態結構和內部形態結構。外部形態結構是由體表直接表現出的特性,是用感覺器官直接觀測到的體質要素,包括體格、體型、姿勢、營養狀況等。內部形態結構,包括臟腑、經絡、精氣血津液等,是體表直觀性體質要素的決定因素,是決定其外顯特征的內在基礎。
整體觀是中醫體質辨識儀強調整體審察的認識論基礎。人體的外部結構與內部臟腑是有機相關的,整個人體又受到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中醫體質辨識儀中的整體性原則,一方面要求利用望聞問切的手段廣泛而全面地收集體質資料,而不能只看到局部的體質狀況;另一方面是指從整體上進行多方面的考慮,并結合時、地、病的特殊性,對人體體質狀態進行全面分析、綜合判斷。

中醫藏象學說認為,內在五臟與形體有著配屬、表里關系,因而觀察形體的強弱胖瘦,可以測知內臟的堅脆、氣血的盛衰等。一般認為五臟強壯,外形也強壯。如骨骼粗大,胸廓寬厚,肌肉充實,皮膚潤澤,舉動靈活等,是強壯的征象,多見于強壯體質;骨骼細小,胸廓狹窄,肌肉瘦弱,皮膚干燥,舉動遲鈍等,是衰弱的表現,多見于虛弱體質。